重庆市农业学校始建于1917年,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,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,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、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国家级重点全日制公办中专学校,教育部、农业农村部公布的首批乡村振兴农业人才培养优质校,中国畜牧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,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示范项目学校,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,重庆市“双优”建设项目学校,重庆乡村振兴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,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农林牧渔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。学校校风好、教风正、学风浓。
学校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,在革命战争年代,曾是中共地下党的重要活动地点,许多学生在这里播下爱国的种子、民族的情怀,从这里走上革命的道路。学校位置优越,交通便利,位于重庆高新区直管园白市驿镇,紧邻成渝高速公路、重庆西站、毗邻重庆大学城,占地470余亩,各类建筑总面积达18万余平方米。开设了20多个专业,在籍学生8500余人。教学设施完善,师资力量雄厚,现有教职工500余人,高级职称以上150余人。学校开展与国内外优质企业合作共建优质专业,共育高技能人才,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、重庆市畜牧科学院深度合作,将农业科技与推广、人才培养与科研紧密结合,构建长效合作机制。
建校以来,学校为社会培养了20多万名应用型高技能人才。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公务员培训机构、国家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、重庆市农业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基地、重庆市百佳文明单位,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25所能力建设试点院校。荣获了全国教育系统“先进集体”,就业指导案例入选全国就业指导百佳经典案例,得到教育部在全国推广。我校与西南大学、重庆科技学院、重庆文理学院、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等联合构建了“中专升专科、升本科”的渠道,实现了所有专业全日制升学全覆盖。
1917年,巴县甲种农业学校,重庆弹子石东山精舍(地名)创办成立。
1924年,“巴县甲种农业学校”迁至重庆曾家岩(地名)。
1927年并入巴县中学,设农科专业。
1929年在先农坛(地名)另建校舍
1934年,学校农科专业从巴县中学分出,与西里、南里、东里三所中学联合,成立“巴县县立三里职业学校”,迁至浮图关外茶亭(地名)。1940年迁至重庆巴县虎溪乡佛耳岩(地名)。1943年改名为“巴县县立高级农业职业学校”1947年,“巴县县立高级农业职业学校”迁至重庆南温泉花溪(地名)。1949年迁至马王场黄金庵(地名)。
1951年移交重庆所属,更名为“重庆巴县农业学校”1953年8月,“巴县农业学校”与“重庆市第一高级农业学校”合并,在家溪(市高农校址)建立“重庆市农业学校”1954年5月,西南行政委员会农林局报经中央农业部、高教部批准,将“重庆市农业学校”更名为“重庆农业学校”,随即迁址到重庆市北碚歇马场(地名)滩河畔。1954年9月,西南大区撤销,学校改属四川省农林厅领导,更名为“四川省重庆农业学校”,设农科和中学班。
1956年5月,学校将“农会”专业分出,到重庆歌乐山(地名)新建“四川省重庆农业经济学校”。开设农业会计、农业统计两个专业。1957年秋“农经校”撤销,将师生合并到“四川省重庆农业学校”
1958年9月,在大跃进形势下,“四川省重庆农业学校”分校为四川省重庆农业机械化学校、重庆市农业学校。
1959年春节前,“重庆市农业学校”迁至巴县白市驿镇。1960年下期,升格为“重庆市巴县专科学校”1961年,撤销“专科学校”,恢复“重庆市农业学校”1962年下期停办,只设重庆市农业班干部培训班。
1964年初,更名为“重庆市农业职业学校”,恢复招生。
1966年下期,始因“文革”停办。
1973年,恢复“重庆市农业学校”
1998年,学校举行建校81周年校庆
2003年,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25所重点能力建设试点院校。
2004年,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。
2007年,学校举办建校90周年校庆。
2009年,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20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培训基地2014年,被教育部评为“先进集体”
2017年,被评定为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
上一篇: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
下一篇:重庆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